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成為近期市場關注焦點,權益類、固收類、指數類、外幣類等類型產品滾滾來襲,不少投資者難以選擇。中國基金報記者梳理四大行理財子公司產品發現,種類較多,給投資者更多選擇,不過在布局前要注意這些產品多為“浮動收益”,不剛性兌付,需要認真看產品說明書了解產品投向及風險,不要盲目跟風。
理財子公司競相發新品
目前工行、建行、中行、交行等大行銀行子公司紛紛宣布開業,同時也宣布推出公司“主耕”產品線及具體理財產品,權益、混合、固收、外幣、FOF、指數、股權等各類產品均有涉足。
工銀理財在發布會上推出6款產品,主要是“固收為主體,兼顧權益類”,比較有特色是通過FOF 投資于股市,如“全鑫權益”智合FOF混合,此外權益投資是主要投資未上市股權。
而建信理財開業時宣布,發行“乾元”建理財粵港澳大灣區指數靈活配置、“乾元-睿鑫”科技創新類、“乾元-安鑫”固定收益類、“乾元-嘉鑫”固收增強類等產品。其中“乾元-安鑫 ”是封閉期近2年的固收型產品,投資策略為“現金類策略和多資產全天候策略 5:5”,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在0~20%之間。“乾元-睿鑫 ”則是定期開放式產品,封閉周期2年,80%以上用于固收和非標的投資,采用攤余成本法估值。
而中銀理財則在開業時候宣布將重點布局“外幣系列”、“智富”權益系列、“鼎富”未上市股權系列、“穩富”養老系統,以及指數系列產品。據天風證券統計,目前“智富”、指數系統產品等已經推出。比較有特色是通過公募基金來投資權益資產。
在交通理財也推出了理財產品,其中有交銀理財悅享3天凈值型理財產品、交銀理財穩享定開1號凈值型理財產品等,投資門檻為1元,主要投資固定收益類資產,更傾向于穩健性產品。
普益標準研究員陳飛旭表示,目前工行、建行、交行和中行4家大行的理財子公司均已開業。整體來看,理財子公司的產品投資范圍更廣泛、策略更加多元,并且實現了全面凈值化。目前,理財子公司產品仍以固收類為主,但均積極布局權益類產品,且權益類產品以私募股權、FOF模式為主。預計隨著銀行投研能力及經驗的增加,權益類產品數量會進一步增加。
“普通投資者可以酌情布局理財子公司產品。” 陳飛旭表示,理財子公司的產品投資起點可以為1元,理財子公司積極的開發低投資起點的產品也正是瞄準了普通投資者這一廣大客群,且其投資標的相較于傳統銀行理財更為豐富,能夠滿足投資者多樣化的投資需求,長期來看,理財子公司的產品數量和種類將會進一步豐富,
投資前了解優劣勢頭
必須明確,買理財子公司產品,必須逐步戒除剛兌思維。格上財富研究員王媛媛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適合普通投資者,相比市場其他機構產品,銀行理財子公司優勢在于,銀行的客戶體量大,也就是可投資的資金較多,這樣就會有不少投資機構愿意為銀行定制投資產品,以滿足資金端的風險偏好特征,這樣對銀行來說,它可向客戶推出的產品種類會更豐富。
“也存在不少不足,比如銀行的資金屬性決定它的風險偏好非常低,所推出的產品整體上偏穩健;第二,銀行的整體投研能力偏弱,而凈值化的產品本身存在波動,這樣很多投資者由于不懂投資,經常會買在高點、賣在低點,且持有不夠長久,長期下來帶來的結果不是理財獲取收益,而是做了賠本買賣。銀行由于投研能力較弱,在提出理財建議這方面顯然有所欠缺;第三,公眾對銀行”剛兌“的認知到走向打破剛兌,還有比較長的一段路要走。”王媛媛表示,投資這類產品要了解清楚自己的風險偏好,了解清楚自己的錢去了哪里,而不是一味迷信這是某某銀行發的產品,就一定會剛兌這種理念。
而普益標準研究員康箐蕓表示,理財子公司產品整體來看均積極布局權益類產品,但仍以固收類為主體。在策略選擇上積極探索量化策略。與公募基金相比,理財子公司在策略選擇方面經驗不足、配資更加保守,但理財子公司定位不同,注重長期大類資產配置,投資范圍較公募基金更大,產品估值上短期可用攤余成本法估值。
康箐蕓認為,篩選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短期內,對于投資風格多元、傾向大類資產配置的投資者可以選擇理財子公司產品,如果投資風格較為保守,則可選擇傳統銀行理財產品。未來投資者在市場上可選擇的產品將會以理財子公司產品為主。投資者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知識水平來選擇產品,投前要多研究,一是了解自身情況,包括自身財富基本情況、投資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二是要了解產品,認真閱讀產品說明書,了解產品投向、投資期限和風險等級是否適合自己的需求,在認真做風險評估后購買匹配的產品。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