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外資機構風格迥異,中國第一批本土創投機構的代表——深圳創投幫不追熱點、重技術創新,投資主要集中于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新一代通訊技術、新材料等硬科技項目。
如今,深圳創投幫已成為中國風投界主流,他們投資的技術企業也成為中國技術創新的中流砥柱。隨著科創板即將開閘,深圳創投幫或再次迎來高光時刻,因為有三成獲受理企業背后都有深圳創投幫的身影。同時,在云譎波詭的外部環境下,他們與被投企業更是肩負著中國科技創新的使命。
1999年成立的深創投便是深圳創投幫的典型代表之一。截至2019年4月底,深創投已投資項目994個,其中145家投資企業上市,在國內創投行業堪稱穩健的“創投王”。
口述|孫東升整理|朱丹編輯|曹珂
以下為深創投總裁孫東升的口述,經創業家&i黑馬
深圳本土創投VS外資創投
在中國創投發展早期,投資機構主要集中在北京、深圳、上海。從數量和規模來講,深圳居首。
大約十年前,沈南鵬先生帶領10多位MD(創業家&i黑馬注:董事總經理)職級以上紅杉中國同事來深創投交流。他認為深創投的投資項目總量和項目的上市比率要比他們高。但其實我們也都知道,他們投資早期互聯網項目獲得的回報要比我們多很多。
對兩家機構在投資方面的差異,我們都有很清晰的認知。沈南鵬說,你們投的這些項目,我們一般不會去看和投,但你們就投了,而且很多項目還成功上市了。
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不同呢?深究其原因,我認為是兩種機構的文化差異造成的。
具體來講,是因為我們對中國產業的理解不同。2009年創業板上市的鐘聲敲響后,需要動員企業家去上市。長三角很多民營企業經營得很精細,很健康,每年大概有幾千萬利潤。但這些企業家不想上市,因為上市后需要披露信息什么的,他們嫌麻煩。我們就告訴他們上市后都有什么好處,比如不但方便募資,還能提升品牌、規范管理、實現資產證券化等。我們抓住了投資這批本土民營企業的機會,因此上市成功率高一些。
這么做也符合中國當時的產業特點。改革開放后,以制造業為代表的民營企業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引擎。早期的創業板和中小板,雖然有些企業有高科技企業的名分和資質,但實質上還是一些制造業、化工業企業等,上市成功率較高。
但在對新經濟的認識上,本土創投和外資創投有明顯差距。一個典型的案例是,2000年,馬化騰團隊來找我們融資,當時騰訊只是有一個即時通訊軟件,擁有很多用戶,點擊率很高,但創業團隊無法回答盈利模式的問題。
在當時的時間節點上,我們非常看重投入、產出和退出等要素,看不懂這種模式,也不敢投。而外資創投機構則緊緊抓住了互聯網經濟的發展趨勢。
后來,我們也在不斷學習,逐步也投資了一些互聯網企業,比如投資了早期的樂視網(300104),還投資了騰訊音樂以及游戲、電商等。不過,相較外資機構,我們投資互聯網新經濟的數量較少,成功率也沒他們高。
不追風口的兩面性
我們不追風口,有主動的一面,也有被動的一面。主動的一面也想做,但沒有做那么多,成功率也沒有那么高;被動的一面是因為我們的專業性達不到。
這些年獨角獸和風口太多,甚至一年一個風口,而其中很多是炒作和泡沫。風口終究會過去,泡沫也會很快破滅。我們始終認為,投資應該回歸本源,堅持價值投資。
雖然O2O我們也有參與投資,但沒有像某些外資機構那樣大面積布局。有些機構曾稱all in O2O,布局了很多O2O項目,如今這反倒給他們造成了很大的負擔。在我看來,這種做法過于激進。一個創投機構對未來有判斷、對新經濟有足夠的敏銳性是難能可貴的品質,但對一個領域all in的心態恰恰是做投資的大忌。因為做投資首先要把握風險、控制風險、承擔風險。
現在風口也都過去了,大家開始清醒地認識到黑科技、硬科技、人工智能才是趨勢。近期我去天津參加了第三屆世界智能大會,1995年圖靈獎得主曼紐爾·布盧姆認為,人工智能還將經歷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現在只是開始,并非進入了爆發期,仍有很多技術需要突破,法制層面也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人工智能的項目炒的有點過熱了,有些項目已經估值很高了。人工智能目前仍然是在某些垂直領域獲得應用,譬如圖像識別和語音識別領域,解決的仍然是認識(算法)層面的問題,仍然沒解決認知層面的問題。
科創板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現在科創板已經有100多家企業申報了。據媒體報道,80%的申報企業背后有創投機構參與。目前,科創板申報企業背后,外資創投不多,以本土創投為主。這恰恰反映了本土創投更加關注技術類企業。
推出科創板對于創投機構來說是一件好事,多了一個退出通道。我們在半導體、芯片、生物醫藥領域布局多年,終于可以更好地退出、再實現資金滾動投資了。
這些年A股審核速度忽快忽慢,說停就停,對整個創投行業打擊很大。2018年,由于一整年A股市場低迷,極大影響了我們在二級市場的退出收益。在整個市場被悲觀氣氛籠罩的情況下,國家推出了科創板,這給了投資行業很大的信心。
不過,我們也意識到,未來科創板可能會出現估值倒掛的問題。因為一級市場給企業的估值已經比較高了,未來發生估值倒掛現象的概率非常高。
目前看,長期巨額虧損的企業登陸科創板也仍然會有難度。
深創投的未來:
七八年前,深創投內部就提出投資要專業化,每位投資經理選擇自己的主行業和輔行業。從戰略上我們強化聚焦,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我們這樣做的原因是投資需要深刻理解產業和項目,早期投資更需要長遠的認識。認識不清,投資時就容易抱有賭博的心態,看到風險不敢投,看到未來發展前景又覺得不錯,左右搖擺,很難決策。如果投資團隊具備專業性的判斷力,就可以用專業判斷去說服投委會委員;如果不夠專業,就沒有魄力,更說服不了投委會。
早期深創投和各級政府合作,各自出一部分錢成立基金。這種基金是綜合性的基金,沒有行業特點,而且當地政府一般對基金有投資區域限制,只能全投本地企業,所以也就很難體現專業性。
現在深創投為了深入推進專業化投資,更多地是設立了專業化基金,如健康基金、生物醫藥、互聯網、化工、新材料、軍民融合等專項基金。這類基金是純商業化的基金,沒有投資地域限制。
早期,內資創投機構基本都走過廣種“博收”的階段,上市成功率也很高;現在,如果繼續走廣種卻不注重專業性的投資路線,團隊看到什么項目做什么項目,結果只會造成“搏收”。而“搏”就是靠碰運氣了。
現階段,投資越來越難,好項目越來越難找,好項目的估值很高。因此對投資團隊的專業化要求也越來越高。沒有專業性,仍走廣種的老路,最終得到的會是“薄收”或“無收”。
當然,我們也提出了多元化發展的戰略。我們的多元化,現階段仍然是以創投為主業,在其上下游做些外延的多元化,譬如并購、公募基金、不動產基金等?,F在各家機構都在尋找發展路徑,要么走垂直專業,要么做綜合投資,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關于深創投的未來,我們希望對標美國的一流資管機構,成為一家民族品牌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資產管理機構。
*本文i黑馬原創。i黑馬,讓創業者不再孤獨。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i黑馬。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