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排隊企業降至287家
今年以來的撤單企業達134家 IPO申請通過率為52.08%
截至5月中旬,今年以來發審委共審核96家公司的IPO申請(剔除“取消審核”案例),通過51家,通過率為52.08%。對比去年同期的數據,發審委共審核210家公司IPO申請,通過178家,通過率達84.76%。
證監會最新披露的IPO審核進度顯示,截至5月17日,IPO排隊企業數量已降至287家。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IPO“堰塞湖”已經從最高峰時的約900家降至現在的287家。今年以來,IPO的審核家數、通過率、被否率呈現“兩降一升”的新變化。
現狀
今年IPO審核被否率近四成
截至5月18日, 今年滬深兩市共有51家公司成功實現IPO,發行中的則有8家公司,過會待發行的則有29家公司。
更為驚人的則是IPO“堰塞湖”從最高峰時的約900家降至現在的287家。市場認為,一方面是因為IPO從嚴審核下的發行常態化,另一方面是監管力度加大讓一些不達標的企業萌生了退意。市場由此發現,今年以來,IPO的審核家數、通過率、被否率呈現“兩降一升”態勢。
截至5月中旬,今年以來發審委共審核96家公司的IPO申請(剔除“取消審核”案例),通過51家,通過率為52.08%。對照2017年全年,IPO通過率為79.33%;對比去年同期的數據,發審委共審核210家公司IPO申請,通過178家,通過率達84.76%。同時,今年以來明確未通過IPO審核的有38家,被否率39.58%,呈上升態勢。
有資深投行人士稱,“2016年以來,企業IPO周期在逐步縮短?,F在,排隊的不到300家了,估計一兩個月內會降到100至200家。”在他看來,“未來A股的IPO審核周期會跟國際接軌,即平均時間在3到6個月。”
發現
今年已有134家企業離開IPO通道
在證監會最新披露的IPO審核進度表中,今年以來的撤單企業已達134家。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退出IPO通道的高峰期出現在3月份,達到79家公司,僅在3月30日當日就有38家公司離開IPO通道,刷新了單日“撤材料”紀錄。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全年僅有146家企業撤回IPO申請。
縱觀終止審查的企業,絕大多數是兩類:一類是業績表現不佳,尤其凈利潤、營收不符合市場預期,IPO審核從嚴加速,迫使此類企業退出;另一類是新三板企業,特別是存在“三類股東”情況的,由于“三類股東”可能存在層層嵌套和高杠桿以及股東身份不透明、無法穿透等問題,不符合上市監管“股權清晰”的審核要求,一直受到發審委的重點關注,因此這“三類股東”成為新三板掛牌公司擬IPO的重大阻礙。“三類股東”是指上市公司的股東里,有這三種類型的股東,分別是契約型基金、資產管理計劃和信托計劃。
對此,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表示,今年證監會加強了對公司的審核,從而導致企業撤回IPO申請的數量增多。另外,如果企業IPO被否,在3年之內就不能借殼上市,但是企業主動撤回IPO申請,那么企業就多了一個借殼上市的方式。
關注
監管否認IPO存在“隱形盈利門檻”
在IPO審核趨嚴、過會率降低的形勢下,市場開始推測,IPO通過企業是否存在隱形的凈利潤指標呢?
5月18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期有一則IPO審核門檻變化的傳言引起市場和監管層的關注,這則傳言是“在創業板、中小板、主板申請首發上市,申請人最近一年凈利潤至少分別要達到3000萬元、5000萬元、8000萬元,否則不能通過發審會審核。”高莉回應稱,證監會嚴格按照現行法律法規規章,對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首發企業進行審核,審核政策始終沒有變化。
證監會還首次給出了首發企業未獲通過的原因。高莉表示,前一段時間,有部分首發企業未能通過發審會審核,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業務經營不合規;二是內控有效性存在缺陷;三是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四是信息披露存在瑕疵;五是持續盈利能力存疑。
券商人士稱,“今年以來IPO通過率低,審核節奏慢,尤其是現場核查階段提出了較為嚴格的要求,企業和中介機構都有很大的壓力,而證監會的這一表態可以看作是較為積極的信號。”
市場人士預計今年下半年IPO的審核節奏以及過會率將會有所回升。(記者 劉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