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汪世軍:今年以來,在經濟增速放緩和金融去杠桿的背景下,為了緩解資金鏈緊張,更好地規避風險,上市公司掀起了一波“賣資產”浪潮。從計算機到房地產再到鋰電池行業,并購潮正席卷不同領域的上市公司。
如何看待不同行業上市公司進行的資產剝離和并購操作?經過“大魚吃小魚”后,對不同行業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今天,《證券日報》為您提供一份答案。
截至11月28日晚6點截稿,今年以來證監會并購重組委已經審核的102家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申請中,有85家獲通過,通過率為83.33%。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并購重組是企業發展壯大、產業結構升級、盤活存量資源、完善公司治理、繁榮資本市場以及融入國際經濟的“助推器”。
并購交易額同比減少近三成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日前在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6屆全球年會上透露了一組數據:2019年前10個月,全市場并購重組交易金額1.42萬億元。根據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2018年12月在某論壇上透露的數據,2018年前10個月,全市場發生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交易金額超過2萬億元。這意味著,今年前10個月的并購重組交易金額較去年同期減少近三成。
聯儲證券溫州營業部總經理胡曉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開信息顯示,今年的并購重組呈現幾個特點:一是主板成為并購急先鋒,增速明顯;二是并購重組政策放松,但要求并沒有降低;三是不同板塊的表現不盡相同,創業板并購重組案例明顯減少。
中建投資本總經理高立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比如,上市公司對于換股收購普遍比較謹慎;沒有資產證券化的優質資產越來越少,導致并購重組的對象越來越少;此前存在的“忽悠式”重組等行為,對市場心理層面影響較大。
也有市場人士認為,經過半年多的調整,并購市場已逐步完成“筑底”,今年下半年開始出現回升。隨著制度優化進程加快,并購重組市場將會加速回暖。
今年10月18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修訂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此次修改內容包括:簡化重組上市認定標準,取消“凈利潤”指標,恢復重組上市配套融資等多項新規。業界普遍認為,此舉有望發揮并購重組和直接融資功能,激發市場活力,加速并購重組市場回暖。
招商證券認為,從長期看,一方面,重組新規有助于進一步化解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為優質公司提供快速上市的渠道;另一方面,重組新規有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為新興產業進一步疏通融資的渠道。
年內已否決17家并購申請
在日前舉行的“第三屆全球并購白沙泉峰會”上,監管部門人士透露,目前上市公司所從事的并購交易或者涉及上市公司并購交易中,只有約占5%不到需要證監會審批,95%以上的企業并購交易企業自主實施,履行決策程序即可實施。
雖然審批的環節少了,但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申請的審核并沒有放松?!蹲C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至昨日截稿,今年以來并購重組委已經審核的102家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申請中,已有17家被否,否決率為16.67%。
至于被否的原因,標的資產持續盈利能力、關聯交易和信息披露依然是主要問題。尤其是盈利能力,出現在大部分被否決的意見中。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認為,重組標的資產盈利能力太弱,不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資產質量,也容易產生關聯交易和內幕交易。
“雖然監管層曾推出小額快速并購重組審核機制,但這些措施都是為了加快并購重組速度,提高效率,并不是對并購重組審核力度的放松。更何況,對并購重組申請的審核一直就沒有放松過,監管層仍是嚴把質量關。”一位不愿公開身份的業內人士表示,監管層對“炒殼”、重組“三高”問題、“忽悠式”重組等市場亂象的從嚴監管態度沒有改變。
“隨著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越來越嚴,并購重組越來越理性化,套利操作明顯被抑制,非理性的并購、忽悠式并購已難覓蹤跡。”胡曉輝表示,“現在的并購更多以橫向擴張、上下游并購為主,對企業的發展推動較為明顯。”(朱寶琛)
標簽: 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