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黑河市是我國重要的大豆種植區,這里資源條件優越,大豆品質較高,產業發展基礎良好。但近年來,大豆大面積重茬、規模經營程度不高、精深加工能力不強、產品附加值較低等問題制約著產業良性發展。面對高質量發展需求,黑河大豆產業的后勁能否跟上?推動產業提檔升級,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黑河市是黑龍江省大豆種植主產區,大豆全域播種面積和產量占黑龍江省1/3、全國1/7以上。2022年黑河市大豆種植面積2157.8萬畝,占糧食總面積的77.4%,產量55.6億斤。很多人都知道黑河大豆品質好,但不少加工企業卻更愿意選擇進口大豆作為原料。
今年7月,黑龍江自貿試驗區黑河片區邊民互市貿易進口的39噸落地加工大豆順利通關,總貨值13.7萬元。黑龍江豐德恒泰糧油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呂新告訴記者,“公司每年進口大豆近10萬噸進行深加工,從黑河口岸通關為企業節約了不少成本”。
(相關資料圖)
守著大豆產地,為何還要選擇進口大豆?據記者了解,國內大豆市場存在供需矛盾,企業從黑河口岸進口大豆便捷、成本低,但這樣做也使得黑河本地大豆的市場受到擠壓。面對市場現狀,黑河本地大豆到底發展情況如何?又要如何突出重圍?
生產基地擴規模
黑河市種植大豆歷史悠久,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也使得轄區內的大豆品質卓越、商品性好。今年,黑龍江省下達黑河市地方大豆種植任務面積1549.7萬畝。農情調度數據顯示,截至5月23日,黑河地方大豆實際播種面積1557.5萬畝,占黑河市總播種面積的78.6%,超過任務指標7.8萬畝。
在黑河市愛輝區大烏斯力村,嘉興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連片種植的大豆長勢正好,沿著整齊的田壟伸向遠方,一眼望不到頭。
“合作社去年種了1萬畝大豆,產量1700噸。今年種植了1.5萬畝大豆,這段時間是大豆生長的關鍵時期,順利的話能保證至少70%的收成。”合作社理事長蓋永峰指著田里的大豆告訴記者。
不過,黑河市的大豆種植情況并非一直樂觀。2022年國產大豆開市后,價格高開低走,甚至每斤一度跌至2.2元至2.5元,且長期處于有價無市狀態,這也導致許多農民種植大豆的意愿下降。
蓋永峰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比較大豆、玉米的種植效益,按照產量、單價、大豆補貼粗略計算,扣除土地租金等種植成本因素,去年的大豆有沒有掙到錢,主要取決于種植戶會不會賣。每斤至少賣到2.7元,種大豆的純收入才能超過玉米,“并不是所有的合作社、種植戶都能賣到這個價格”。
在此背景下,從國家層面到黑龍江省、黑河市相繼出臺了支持大豆生產的一攬子政策。為了做好穩糧穩豆工作,黑河市逐村逐戶為農戶算收益賬,解決他們在大豆生產中遇到的困難。
黑河市“三市兩縣一區”共同打造了綠色非轉基因大豆生產基地,突出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推進標準化生產實施。征集修訂大豆等農業地方標準14項,并制定完善黑河大豆標準。持續深入推進墾地合作,推動對標農墾示范區增點擴面,建設對標農墾核心區115.6萬畝,輻射區612.4萬畝。
與此同時,黑龍江省今年繼續實施玉米、大豆差異化補貼政策,原則上大豆生產者補貼每畝達到350元以上。黑龍江省財政廳也下達2023年大豆根瘤菌示范推廣項目補助資金4200萬元,支持69個大豆計劃種植面積10萬畝以上的縣(市、區)開展大豆接種根瘤菌工作。
一系列政策措施提振了大豆種植者的信心。嫩江市海江鎮東風村農民徐長清是當地的種植大戶,今年他種植大豆1430畝,比去年增加了50畝。“去年每畝大豆補貼248元,今年增加到350元,再加上各方面的支持,我的信心更足了,今年種了4個品種的大豆。”徐長清說。
黑河市還在大豆種植面積挖潛上做文章。據了解,黑河全力克服大豆重茬比例大、價格低、種植意愿低等情況,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向新增耕地要產能,引導村集體機動地定向對外發包,鼓勵重點用于種植大豆;協調國有耕地企事業單位全力開展大豆種植;引導種植大戶對已購入玉米種子的農戶進行調劑,增加大豆種植比例;利用礦區復墾地、林輔地等地塊種植大豆。
良種良法增產量
大豆的產量高低、品質優劣,種子是關鍵影響因素。“為此,我們提出要向應用良種要產能、向新增耕地要產能、向先進機械要產能。”黑河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元武說。
在大豆良種繁育上,黑河已有不少積累:現有黑龍江省圣豐種業、中農發五大連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大豆種子生產企業46家,自主培育高產型、專用型、功能型優質大豆品種214個;按照優質、增產、高效目標,結合積溫區、土壤類型、降水量等因素,引導各地因地制宜發展大豆種植,其中黑河43品種每年在全國推廣種植面積達1000萬畝以上,累計種植面積已超1億畝;黑河市每年的種子銷量占北方春大豆市場份額的50%以上,2023年大豆種子基地面積達260萬畝。
記者在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黑河分院看到,種子、大豆、下游產品等在展示臺上依次陳列,展示著該院在大豆良種繁育方面的實力。“這些只是一小部分,從1958年成立至今,黑河分院已經先后選育推廣了‘黑河號’大豆品種84個,年推廣面積均在1200萬畝以上。”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黑河分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鹿文成告訴記者。
據了解,黑河分院將黑河大豆主產區作為重點任務研發基地和技術服務目標區域,開展品種選育、技術研發、高產創建和展示示范。針對黑河大豆生產實際情況,該院在技術創新、推廣模式、服務范圍等方面都做了積極探索。
“以黑河43品種為例,在全程機械化、技術到位率高的區域,平均畝產可達380斤至400斤,普通農戶也能實現平均畝產320斤至340斤,既可以促進農民增收,又有助于完成穩糧穩豆的工作任務。”鹿文成介紹,該院正在嘗試對黑河43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爭取以它為親本,遺傳改良選育出更優品種。
黑河還積極推進大豆良種試驗示范基地建設,開展大豆種質資源創新、生物育種技術創新、新品種選育等科技攻關,選育突破性高產、優質、多抗大豆新品種。同時,加快大豆制種企業和科研院所南繁基地建設和投產,實現“北育南繁、南繁北選”。
“嫩江市開辟了育種體系綠色通道,我們用2年時間完成了區域試驗、用1年完成了生產試驗,目前看能增產5%以上。此外,今年起公司每年都會有新的大豆品種上市。”嫩江市金土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經理付彩云說。
提升大豆產量和品質離不開科學的種植。黑河市的資源稟賦造就了其大豆種植的獨特優勢,但隨著大豆種植面積比重不斷加大,“米豆科學輪作”難以完全實施,出現了大豆大面積重茬。重茬易造成土壤板結、養分失衡、根腐病等病蟲危害加劇,影響生長發育,導致大豆產量下降、品質降低。
“雖然近年來大力推廣高產栽培技術模式,但受規模經營程度不高、機械力量不足、成本效益差異等因素制約,再加上大豆重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豆產量,單產提升緩慢。”嫩江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兆輝告訴記者。
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大豆增產。良種良法配套,產量才提能高。“我們針對黑河各縣市區不同特點,以糧豆輪作為基本種植制度,以優良品種和大型機械為技術載體,以深松、免耕、秸稈還田為土壤保水及培肥手段,構建起大豆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大幅提升了產能。”鹿文成說。
記者了解到,黑河市與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團隊合作,持續開展大豆科技自強“伙伴行動”,出臺大豆單產提升行動三年實施方案,分區分級打造高標準大豆高產攻關示范基地,強化壟上3行、大壟密植等12項核心增產技術集成推廣。北安市和嫩江市納入國家大豆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以北安市、遜克縣、孫吳縣、愛輝區4個全國大豆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示范縣為重點,全域整建制開展單產提升行動。
“我蹚了2遍地,現在想噴葉面肥可以嗎?”“2片復葉期你可以加殺菌藥,等結莢期噴尿素、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就行”……今年6月以來,嫩江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技術人員時常深入田間地頭,根據大豆長勢、氣象條件指導農民適時進行中耕、除草、防病、防蟲、噴施葉面肥等,為大豆優質高產保駕護航。嫩江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推廣站站長馬占洲告訴記者,“我們從品種繁育、土壤改良、養分平衡等方面進行綜合集成,消除大豆重茬障礙,實現大豆增產”。
加工產業鏈重龍頭
位于嫩江市的黑龍江省德朗福食品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大豆制品研發、生產、銷售、出口的企業,產品遠銷瑞典、加拿大、荷蘭等國家。“通過自主研發新產品,引進先進生產線,我們的產品銷量一直穩定增長。”該公司總經理李國華介紹,企業自主研發的大豆系列產品,如意大利面、方便面、素肉、大豆油、休閑食品等,深受消費者青睞。
為了解決研發能力不足問題,公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等高校開展合作,根據市場需求研發新技術、新產品。隨著市場需求量日益增長,企業也做好了下一步規劃。手指著不遠處的空地,李國華對記者說,“那邊是公司的二期項目,預計明年投產后,年加工能力將達到1.7萬噸。新建車間將實現自動化生產,還要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
在德朗福的不遠處,是嫩江市另一家大豆加工企業——黑龍江十六膳食品有限公司,其主要產品為預熟全谷雜糧和全谷雜糧粉。在公司的顆粒車間和凈化粉車間,記者看到,經過水洗、炒蒸、物理分離、磨制、混合等環節后,原料最終進入內外包裝生產線。“我們和中國農科院、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研發了4項雜糧加工工藝。有了技術支撐,市場競爭力大大提高。”公司總經理李福生說。2022年,該公司雜糧產品共計生產700噸,實現銷售收入2016萬元,帶動農戶2334戶,戶均增收8810元。
十六膳食品有限公司的產品中共包含16種谷物,其中有9種源自黑河,這也是公司選擇在嫩江市落戶的重要原因之一。李福生告訴記者,“這些年政府給了我們很多支持,包括減稅降費、貸款貼息等,還幫助解決招工難題,推薦參與各種展會、沙龍、比賽,這對處于起步期的企業來說是很大的助力”。
加工企業的成長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大豆產業鏈正在不斷延伸。目前,黑河市共有大豆加工企業80家,設計加工能力290.4萬噸,其中,規上工業企業11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8家;大豆主要產品有大豆肽、意大利面、豆豉、大豆冰淇淋、非轉基因大豆油、腐竹、豆皮等;大豆企業品牌28個,包括黑河大豆、九三、長水河、瓦利亞等。2022年,黑河市還引進中農發種子工程、富爾種子大豆倉儲加工(育繁推)、雙鑫生物科技加工等項目,都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投產。
為推動大豆產業發展,黑河市還瞄準大豆產業世界500強、中國100強和10強企業,制定了大豆產業招商清單,建立企業項目庫,赴山東、廣東等地開展集中推介招商;嫩江市正在完善非轉基因大豆產業園發展規劃,致力于打造大豆傳統食品、休閑食品、醫藥產品等8個產業鏈條270余種產品;北安市以油脂加工為主,總加工能力約72萬噸,有規上大豆加工企業3家,還有在建大豆加工項目2個,建成后,大豆加工能力可提升至每年13萬噸;五大連池市制定出臺了《2020—2025年大豆產業振興實施方案》《產業發展扶持資金管理辦法》等,對大豆產業在項目建設、貸款等方面給予補助。
不過,黑河市在大豆加工方面仍存在短板。數據顯示,2022年,黑河市加工大豆57萬噸,大豆加工轉化率為20.5%;大豆種子加工企業46家,初加工轉化率12.2%;大豆精深加工企業34家,精深加工轉化率僅為8.3%。
諸多因素制約著大豆就地加工能力和產業鏈發展水平。比如,黑河市每年有約7個月的供暖期,取暖費用對企業來講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地理位置偏遠,企業交通運輸成本偏高;上下游配套企業較少,包裝袋等產品需要從外地進貨;產業發展缺少人才支撐;等等。
面對重重困難,黑河市正在積極探索大豆全產業鏈發展思路,在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的基礎上,通過實施黑土保護工程、大豆種業振興工程、農業科技推廣工程、機械現代化工程、大豆產業融合發展工程等,建基地、育品種、強加工、創品牌,推動“三市兩縣一區”大豆全產業鏈發展,構建千億級大豆產業集群,實現農業強市的目標。
“我們堅持打好寒地黑土、綠色有機、非轉基因3張金字招牌,吸引優質的大豆精深加工企業落戶黑河,與我們一起打造具有活力的新興大豆產業基地,讓我們的產品不止在國內暢銷,還要走出國門銷往世界。”王元武說。(經濟日報記者 馬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