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上市公司數量的穩步增長,如何統籌好監管效率與監管質量之間的關系,提高監管資源配置有效性,促進上市公司提升規范運作水平,給交易所一線監管提出了挑戰。深交所11日表示,深交所從多層次市場實際出發,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按照“抓兩頭、帶中間”的思路,深入探索推進分類監管,區分情況、突出重點、精準監管,持續提升監管效能。
分類監管理念一以貫之
經過多年探索,目前深交所已建立了一套基于信息披露、公司治理、規范運作、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等維度,以行業橫向對比和歷史縱向對比為基本方法,以精準識別風險為主要目標的分類監管評價體系,具體涵蓋40余項財務和非財務風險指標。結合日常監管經驗,按監管關注度將上市公司分為正常、關注、重點關注、重點監管四類。在年度評級基礎上,引入每月動態調整機制,切實做到風險早發現、早跟蹤、早處置、早化解。
與此同時,深交所抓住信息技術創新帶來的發展機遇,以科技賦能監管,堅持問題導向、風險導向,將分類監管理念落實到科技監管實踐中。一是聚焦風險監測預警,建成涵蓋市場運行風險監測系統以及股票質押、融資融券、固定收益三大重點業務風險監測系統,實時監測市場杠桿水平并進行壓力測試,提升交易所風險預研預判能力。二是聚焦違法違規線索發掘,上線科技監管項目。三是聚焦監管問題識別,應用機器學習、文本挖掘等新技術以及年報事后審查輔助系統、“企業畫像”系統等,初步實現年度報告和重組方案的自動審查。
分類監管提升監管質效
深交所有關負責人表示,按照“抓兩頭、帶中間”的思路,深交所聚焦分類監管,不斷提升監管工作的專業性、精準度和有效性。一方面,積極支持持續規范經營的公司做優做強。如優化完善差異化審核模式,在定期報告審核等日常監管工作中,對優質公司適當實施豁免審核;其次,深入推進分類監管評價、信息披露考核結果的監管應用,在并購重組“分道制”、再融資持續監管意見反饋等方面,積極支持上市公司借助資本市場實施直接融資、實現跨越式發展;另外,持續深化分行業監管,探索構建分行業上市公司“朋友圈”,共建上市公司群體之間良性互動機制。
另一方面,對高風險公司“對癥下藥”。向分類監管識別出的重點關注、高風險公司集中監管資源。如針對資金占用、違規擔保等情形,重點聚焦存在存貸雙高、預付賬款高企、債務逾期、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準備、股東高比例質押等風險特征的公司,將其具象化為相關指標納入分類監管評價體系,有效識別潛在風險苗頭。此外,深交所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加大追責問責力度。第一,推進全鏈條監管,將“定期報告雙重審查+專項監管問詢+現場檢查”相結合。
第二,精準打擊違規行為,及時啟動紀律處分。2019年上半年,深交所共計實施紀律處分61單,其中公開譴責14單,主要涉及大股東違規“掏空”、業績造假、承諾失信等事項;重點查處了15起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的違規案件,對*ST升達、ST東海洋、ST中南等6家公司及29人次相關責任人員予以公開譴責,此外,還有十余單紀律處分正在進行中。
第三,發揮監管合力,探索風險化解處置。積極聯合地方政府和地方證監局,共同督促大股東及相關方拿出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維護廣大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2019年上半年,已有近98億元違規占用資金被追回、近17億元違規擔保被解除。
完善分類監管評價體系
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蓬勃發展,進一步為深化分類監管創造了堅實的技術基礎。深交所相關負責人指出,將嚴格貫徹證監會“四個敬畏”“一個合力”工作要求,圍繞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核心目標,持續推進分類監管,著力提升監管效能,督促上市公司及大股東牢牢守住“四條底線”。
一是繼續完善分類監管評價體系,進一步提高風險識別水平。一手抓優化評級指標和計算方式的有效性,如統一各板塊分類監管指標體系,并以監管實踐優化調整評級指標;一手抓完善數據來源的全面性,深化對公司公告、新聞輿情、投資者投訴、券商研報等半結構化或非結構化數據信息的處理運用,進一步完善同行業數據口徑,提升分類監管的綜合判斷能力。
二是有效運用分類監管理念和評價結果,更好實現精準監管。一方面對亂象頻出的問題公司和風險公司嚴格監管、持續監管,著力提升違法違規成本,另一方面探索對優質上市公司在借助資本市場發展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服務。
三是深入推進科技監管,建立對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跟蹤機制。持續探索新技術在具體監管業務中的應用研究,提升問題發現、識別、處置能力,推動監管經驗與智能科技的深度融合,構建人力與科技融合的監管新模式。(記者 黃靈靈)
標簽: 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