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銀行、金融科技等方面的不斷創新正在深刻改變客戶的金融消費行為,也在加速重構銀行經營發展模式和市場競爭格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A股上市銀行的2017年年報發現,金融科技已成銀行的“兵家必爭之地”,上市銀行幾乎都在年報中提及要加快金融科技創新發展,并紛紛加碼對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
如招商銀行在年報中明確表示,2018年將營業收入的1%專門成立金額科技創新項目基金;中國銀行也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2018年對科技的投入不會低于集團營業收入的1%;光大銀行則強調從今年開始每年拿出凈利潤的2%投入科技創新,建立科技創新實驗室,并在集團層面成立光大科技,帶動光大銀行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作為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工商銀行聚焦建設智慧銀行。4月26日,銀行業例行發布會上,工商銀行作為典型樣本,其架構被細細研討。
在會上,工商銀行副行長王敬東披露了工商銀行在金融科技建設上的最新進展。
王敬東表示,目前工商銀行正在通過加快金融科技創新、組建網絡金融部、建立七大創新實驗室、加快實施e-ICBC 3.0戰略升級、啟動智慧銀行信息系統(ECOS)建設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加快金融科技落子布局。
從整個發展策略來看,工商銀行采取的是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的雙輪驅動策略。即在充分發揮傳統網點的渠道優勢、推進網點一體化轉型的同時,建立線上入口,實現線下渠道與互聯網平臺的無縫對接。
科技如何向業績價值轉化
實際上,雖然與金融相關的各項科技發展迅速,但如何將科技手段落地到銀行的具體業務中,是每家銀行在發展金融科技中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據王敬東介紹,工商銀行目前已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和互聯網方面初步實現了科技價值到業務價值的轉化。
在云計算方面,工商銀行已在行業內建設了應用平臺云(PaaS),并實現基礎設施云(IaaS)平臺的落地。“目前這兩個平臺我們已經形成了企業級的能力,經受住了紀念幣預約、雙11大促等業務高并發場景應用中的實戰檢驗,核心應用每秒彈性交易達到1.4萬筆。”工商銀行信息科技部總經理呂仲濤表示。
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則主要應用在反欺詐和智能貸款、投資領域,如在智能終端自主開卡中嵌入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人臉等生物特征識別。
而物聯網技術目前則主要被應用在信用卡汽車分期業務中,即依據應用位置定位技術實現了對押品的動態跟蹤管理,并對小微企業生產進行實時檢測,提升風險控制水平。
智慧助力普惠與開放
普惠金融一直是近年來金融工作的重點。如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出支持金融機構擴展普惠金融業務,推動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而科技的發展,也為普惠金融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借助科技的力量,銀行業正在從‘二八原則’向全量客戶戰略轉變,如推出智能投顧產品讓更多客戶享受資產管理服務,推出適合2萬到50萬較小的融資規模的‘融e借’,實現實時在線、秒授信、快速放款。目前已經累計發放貸款達到1400多億元。”工商銀行產品創新管理部總經理馬雁表示,“工商銀行還建立了首個服務于精準扶貧的區塊鏈平臺,借助區塊鏈的不可篡改特征,實現扶貧項目和用款審批的透明運作,支持普惠金融發展。”
此外,在剛剛結束的博鰲亞洲論壇上,中國宣布將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鼓勵外資進入和中國金融機構走出去。呂仲濤認為,金融科技也將在這一輪金融對外開放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一帶一路建設。
“在擴大金融系統對外開放的同時,國內的銀行實際上也在做全球化的網絡布局。而在這過程中,銀行面臨的經營風險、合規風險、信息安全風險以后更加的全球化、多元化。”呂仲濤說,“我們引進了機器學習的方法,不斷的提升我們全球反洗錢的管控能力,并境外在指紋認證、指紋登錄等等方面,把國內好的安全防護技術也推廣到國外。”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目前工商銀行已基本完成全球網絡布局,其境外網絡已經覆蓋了45個國家和地區,并將統一全球化IT系統在已具備條件的42家境外機構投產,同時建立全球24小時不間斷的人民幣清算系統,從事有跨境人民幣清算的行達到7家。此外,工商銀行手機銀行、融e購已經全面延伸到境外,支持網上跨境電商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