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風再起 監管出招圍堵網貸空殼
近日,北京商報記者關注到,沉寂一段時間的殼資源市場再度活躍起來,殼資源中介紛紛借助朋友圈售賣此類殼資源。另據數據顯示,在近兩個月時間內,新成立了近400家經營范圍包含“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的機構。在分析人士看來,殼資源是各地監管政策差異的產物。而在監管不斷從嚴的形勢下,未來可能出臺統一的備案細則并且提升門檻,此類殼資源價值不大。
炒作風再起
按照監管此前規劃,網貸平臺備案應該在6月底完成,但目前沒有一家網貸平臺完成備案,延期已經是大勢所趨。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近日也表態稱,網貸備案年內完不成,還得繼續加大力度。
鑒于各地監管政策不一,空殼網貸公司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地涌現。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合計1190家機構經營范圍中包含“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976家(占比82%)注冊成立時間為網貸監管暫行辦法發布日(2016年8月24日)之后,且絕大多數并無實際在運營互金平臺。值得關注的是,今年4月以來,在陜西、廣西、吉林、遼寧等省份,新成立了近400家經營范圍包含“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的機構,且絕大多數為未實際展業的空殼機構。
麻袋研究院研究總監路南指出,網貸備案已經實質延期,市場普遍有監管出現地區差異的預期,有些監管偏嚴地區的平臺購殼做二手準備,應此市場需求今年殼平臺增多。
“空殼網貸機構主要是在公司名稱和經營范圍中包含‘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字樣,但實際上并未開展網絡借貸業務的公司。”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于百程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因為各地工商登記部門的政策不同,有些地區對于新設公司中包含“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內容并未做限制,因此出現空殼網貸機構大規模注冊的現象。
操作空間不大
根據網貸整治辦發布的“57號文”要求,對于2016年8月24日后新設的P2P平臺,在本次網貸整治期間原則上不予備案登記。業內預測,在金融監管收嚴、網貸備案延期的背景下,監管方或從全國層面上出臺統一的備案相關文件。隨著區域監管差異漸趨減少,后續借新設“空殼網貸機構”謀求監管套利,此類方式的操作空間并不大。
路南表示,根據已經頒布的57號文,“8·24”后注冊的平臺原則上不予備案,已經將這一監管套利途徑封死。無論未來政策怎么變,相信這都是必須貫徹原則之一。網貸殼資源是沒有價值的,是一種純粹的概念炒作。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看來,P2P殼資源是沒有價值的。因為專項整治和目前所有的監管規定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存量平臺,只是消化存量問題。新平臺不在專項整治范圍內,并且新平臺也不能登記備案。“但是應該看到專項整治結束登記備案制度成型了之后,那么新進入的平臺,肯定會打開一個新的窗口期。對平臺的規范和要求是很高的,不是說15萬元買一個殼,到時就可以登記備案,這是很難的。”尹振濤強調。
路南也進一步分析,待價而沽的殼資源多少都存在合規問題,甚至根本就不可能備案。不少平臺存在嚴重的債務問題甚至違法問題,還有較多歷史負面信息和投資人的集體投訴問題。由于信息不透明和中介的過度包裝,買方沒有辦法了解到全面的信息,風險無法評估。
監管出手堵截套利
值得關注的是,監管部門已出手整治此類監管套利行為。5月9日,廈門金融辦發布《廈門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進一步推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清理的通告》,并公布了不予驗收備案的第一批440家網貸機構名單,其中,大部分為空殼公司。
盈燦咨詢高級研究員張葉霞指出,目前來看,廈門金融辦不予驗收備案的第一批網貸機構名單打擊的主要就是企圖監管套利的公司,對已經開展網貸業務的平臺影響并不大,但是成立空殼公司企圖監管套利基本難以實現。
5月18日,廈門金融辦再次通知,要求總部注冊地在市域外的網貸機構,應于2018年6月30日前,持總部注冊地金融監管部門將總部公司納入整改驗收范圍的證明文件,向廈門市工商登記所在地區金融辦報備。
于百程表示,如果在新設網貸機構備案寬松的地區,是有可能出現殼價值上升的情況。但在監管不斷從嚴的形勢下,未來可能出臺統一的備案細則并且提升門檻,以防止各地制度套利,在這樣的背景下,利用注冊“空殼網貸機構”來套利的做法已經行不通,廈門的政策已經給這些套利者做了預警。(劉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