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大數據、數字孿生、AI等技術正與交通基礎設施深度融合,支撐我國交通行業邁向數字化、智能化。
【資料圖】
6月14日至17日,2023世界交通運輸大會(WTC)在武漢舉行,“基建狂魔”們紛紛亮出自己的科技創新利器,成為破解傳統交通行業安全、效率、綠色和服務等難題的關鍵。
300項智慧交通成果亮相
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我國綜合交通網已突破600萬公里,建成了全球最大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和世界級港口群。
當前,交通已經跨出傳統基建范疇,并且具備了全新的內涵——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數實融合成為交通行業的發展主線,并為交通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第一財經記者巡館看到,三維路面采集系統、AI道路巡查系統、實時孿生的車道級導航、鐵路隧道智能三維激光視頻檢測系統、道路精細化養護AI巡檢系統等300多項代表性成果逐一亮相,湖北交投展示了鄂州機場高速和武穴長江大橋的智慧解決方案,武漢理工大學展示的船用分布式光伏系統已在國內外實船應用50余艘次,中交二公院展示的觀音寺長江大橋模型是世界第一大路徑公路斜拉橋,鐵四院展示了綠色裝配疊合整體式地鐵車站模型,希迪公司研發的無人純電礦卡可結合智能調度系統、車路協同系統、遠程控制系統等技術打造智慧礦山。
作為網絡科技的頭部企業,騰訊集團也在現場展示了多個智慧交通案例,覆蓋智慧高速、智慧軌交、城市智能網聯、智慧機場航司、智慧物流港口等多個領域,并提出一套完整的智慧交通解決方案:以分布式云筑底,部署“實時孿生+交通OS”雙輪,通過AI技術加持,打造交通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可計算底座。
騰訊智慧交通副總裁施雪松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過去,城市道路紅綠燈一般都按設定好的程序運行,但路況不停變化,有時會出現路口空等情況,浪費了時間與道路資源。騰訊在湖北襄陽實施的“車聯網+智慧交管”融合創新應用,可根據路口交通情況,自動調控信號燈放行順序和放行時長,就像有一位看不見的“智慧交警”在現場執勤,讓車輛和行人都少等燈,提高通行效率達20%。
襄陽市經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襄陽中心城區已完成智能化改造的路口連點成線、聚點成片,一張電子大屏可盡覽中心城區路口交通、智能公交車輛運行、路口智能化改造進度等情況。預計到2023年底,該市將完成中心城區448個智能化路口改造,實現智能網聯設備全域覆蓋。
亟需提升路網數智含量
本屆大會上,多位世界交通運輸領域的頂尖專家,圍繞數實融合與產業創新、以顛覆性創新技術改善交通安全、智慧交通與智能駕駛等主題,分享了前沿科技觀點和發展趨勢。
在新加坡工程院院士、長安大學未來交通學院院長Fwa Tien Fang看來,當前的道路基礎設施數據采集方式無法支撐高級別智能車輛安全高效運行,需要提升路面病害采集的智能化、信息的數字化,打造智慧公路,并降低數據采集成本,讓汽車更智能,道路更智慧。
智慧公路是指以安全、高效、創新、可持續發展為目標,融合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裝備、新能源等技術,具有實時感知、泛在互聯、融合計算、自主決策、智能協同、服務觸達等能力,實現公路建設、運營、養護、服務智慧化的新一代公路系統。
中國公路學會理事長翁孟勇在作《智慧公路發展戰略若干問題的思考》主題報告時亦表示,中國路網規模大、層次多、分布廣,公路的基礎條件、問題需求、投入能力、建設目標等差異大,為避免“貪高求全”“一蹴而就”,應推進智慧公路差異化布局、有序化發展,實施分級分類建設。
他建議,中國智慧公路的發展目標可按“兩階段三步走”部署,到2050年全面建成智慧公路路網體系,智慧公路先進技術全面應用,智慧化融合實現全要素、全流程、全場景覆蓋,車路協同、自動駕駛規模應用,關鍵技術全面自主可控,通道運能實現突破,路網安全水平和運行效率大幅提升,智慧建造、智慧養護、智慧運營、智慧服務發展水平居世界前列。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