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車企在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后,確實沒有產品,還有些企業研發的產品無法滿足相關標準,遲遲未能進入產品目錄
目前,全國已有487家電動汽車制造企業,但迄今為止發改委僅核準了16個新能源汽車投資項目,這就使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成為稀缺資源
工信部日前公布第一批《特別公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清單,包括華晨汽車、哈飛、廣汽本田、萬向電動汽車、山東麗馳新能源等30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榜上有名。有輿論認為,此次被工信部“拉黑”的30家企業或將被取消生產資質,這究竟是咋回事呢?
“這30家企業之所以被特別公示,主要原因是其在過去一年內未生產新能源產品。”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解釋,工信部2017年1月17日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第二十三條明確指出:“對于停止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12個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工業和信息化部予以特別公示。”
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有些車企在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后,確實沒有產品,還有些企業研發的產品無法滿足相關標準,遲遲未能進入產品目錄,導致生產處于停止狀態。比如,凱翼汽車稱,“早期研發的概念車,到后期無法滿足當前的新能源相關標準,后來就放棄了上市”。
不過,目前被列入名單的這30家車企并非就此被判“死刑”。“經特別公示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在恢復生產之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應當對其保持《準入審查要求》的情況核查。”師建華表示,經過整改、符合條件的,也仍有機會重新申請審核;只有不能保持準入條件或破產企業,才會被撤銷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
目前,我國汽車行業實施嚴格的準入制,整車生產企業必須具備“雙資質”。所謂“雙資質”,一個就是發改委針對整車投資項目的核準。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風口期”,我國造車勢力風起云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487家電動汽車制造企業,但迄今為止發改委僅核準了16個新能源汽車投資項目,這就使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成為稀缺資源。另一個則是工信部的企業和產品目錄。按照規定,獲得發改委項目核準的新能源企業,還需登上工信部的新增企業和產品目錄,這一目錄和生產資質在業界被稱為“雙資質”。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除了發改委新批的16個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外,我國傳統整車企業,在新增品種類別時,并不需要向發改委再申請項目核準。因此,在對新能源汽車補貼的追逐中,大都涉足生產新能源汽車的生產銷售。但是,隨著補貼逐步退坡,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具有生產資格卻最終沒有產品推出的企業,會“暴露”得越來越多。
談及此次被工信部“拉黑”的30家企業未來發展,崔東樹將其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部分客車企業為代表的企業,可能始終沒有生產能力,難以達到產品準入條件,即使再次申請也無法通過復查;第二類像哈飛這樣的企業,已經瀕臨退出汽車市場,極有可能面臨被取消資質的命運;第三類則是華晨汽車和廣汽本田這樣的企業,具有一定實力,只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制定好明確的發展規劃,是有很大希望能夠通過復查,從而恢復生產的。
師建華建議,被列入名單的汽車企業應根據自身戰略規劃和實際條件,有實力和基礎的需按照規定要求,及時提交相關信息,適時推進產品研發和生產進程;水平和能力有所不足的,則可選擇盡早放棄,避免浪費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