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一輛車,讓移動出行變得更加便捷和安全,相信這在下半年被許多家庭提上議程。今年從國家到地方的購車實施的補貼是“普惠”的,只要滿足條件就可以享受。要用最低的支出購買到合適的車型,關鍵在于如何拿下最大的優惠。什么時候買車最為劃算?如何拿下車企和經銷商的最大優惠?這是許多人關心的話題,同時也是我們此次調查的目的。不同于化妝品、零食,汽車售價高,買在低位和買在高位差價是數千元,甚至是上萬元。在低位買車可以節省不少支出。記者走訪了廣州十余家經銷商,掌握了市場終端的最新信息。同時,還采訪了十余位經銷商的銷售總監,以“假如自己買車,什么時候出手”為題,讓他們認真作答。最后,得出此次調查結果。
車價為什么會波動?揭秘車價波動的真實內幕
要弄懂這一問題,首先要清楚,一款車型通常有三個售價:官方指導價、終端零售價以及批發價。官方指導價由汽車企業公布,出現在配置清單和官網上。終端零售價是用戶購買汽車實際支付的價格,多數情況,終端零售價要低于官方指導價。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供應大于需求。中國汽車品牌多,車型多、產能大。事實上,不只是中國,歐洲、美國、日本汽車市場也是存在“終端零售價低于官方指導價”的情況。因為,只有將車銷售出去,資金回籠,生產線和營銷體系才能實現穩健的運營。
批發價是汽車企業將車供應給汽車經銷商的價格,通常是官方指導價的9.2折。即,如果經銷商將車型以官方指導價售出,將會有車價8個百分點的利潤。正因為批發價的存在,讓經銷商有降價的主動權。
官方指導價9.2折是一個關鍵的盈虧平衡點,在新車剛上市的第一年內,售價會接近于官方指導價,經銷商銷售新車是掙錢的。但當車型上市超過一年,由于競爭激烈,經銷商會以接近于甚至低于9.2折的優惠進行促銷。用低價促銷新車,再通過售后保養服務來“掙錢”——這是當前經銷商生存的主要方式。懂得車型三個售價之間的關系,也就可以理解車價為什么出現波動。
需要指出的是,用戶購車之后,繳交購置稅,是按照官方指導價來進行換算的,而非終端零售價。正因為如此,購買“官降”車型要比“經銷商降價”更為劃算,不僅車價降低,而且購置稅也相對較少。
哪個月買車最劃算?9、10月平均售價最低
與其他商品一樣,車市也有銷售淡季和銷售旺季。“金九銀十”指的是每年的九月和十月,這是一年中汽車銷售最為火爆的兩個月份。而每年的1月和2月則是銷售淡季,車企和經銷商都忙于“總結”。在一年中的不同時間,汽車價格是動態變化的。整體而言,旺季汽車的平均單車售價要低一些,淡季則要高一點。
如果將一整年的時間來分析,汽車優惠大致會呈現一個先抑后揚的態勢,從一二月份開始到十一月份整體走勢將一直處于小幅下落,這個幅度也因不同車型而不同。當到了十一月份的時候,部分未能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車企將在該月加大促銷幅度,經銷商力求銷量達標后獲得廠家的返點。所以在年末,經銷商愿意以保本甚至小幅虧本的價格銷售。當年度目標完成之后,價格也隨即反彈,不過反彈的幅度不會太大。如果按照一周七天來分析的話,周一到周四相對人流較少,周五到周日人流則會比較大。一天當中,上午看車人會比下午少很多。所以,選擇人少的時候去到展廳購車,會有更多時間與銷售人員和銷售負責人討論,砍價或增加贈品。同樣,每月下旬為沖銷量,經銷商也會針對一些特定型號的車型進行促銷,以達成成交。
記者在采訪中留意到,汽車企業和經銷商愈發重視“電商購物節”,比如“雙11”“618”等。在“電商購物節”前后,部分汽車企業會推出新的商務政策,可與現有優惠疊加。所以,今年“618”不妨留意下電商,或會有驚喜。
最佳撿漏時機在哪?重磅新車上市競品急降
影響價格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新車。一款重量級新車上市,公布全新的售價體系,會引發車市“地震”,引起一連串的降價行動。有時,車企為適應新的排放法規會制定激進的營銷政策,造成該品牌部分車型以“白菜價”的方式在市場上銷售。從這幾年的車價來看,大部分車型是有降價趨勢的,消費者買車的收獲提升。尺寸相近、配置相似的車型價格只是十年前的三分之二,甚至是一半。而同樣是售價在20萬元左右的車型,現在車型的尺寸更大、智能配置更多、動能更強,操控性更佳。在我們看來,十年前,應該買房;十年后的現在應該買車——原因在于劃算。
需要指出的是,車價會下降,但并非無限下落,造車也需要成本。車企會通過提升效率來降低成本,但近些年,成本能降低的幅度越來越小。因此,選擇合適的機會購車能幫助準車主提早進入有車一族,提升生活的質量。
沒有一款車型的價格是絕對定死的。車企在公布售價的時候都會預留給經銷商一定的利潤空間,經銷商提車價格通常是官方指導價的9.2折。而完成銷售目標之后,還會獲得汽車企業2%~5%不等的銷售返點。這也是砍價的空間。(記者 周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