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傳聞頻傳
2019年,全球車市跌入“低迷黑洞”,中國市場更是“重災區”。越來越多的車企每況愈下,陷入困境。山雨欲來風滿樓,一場汽車行業大洗牌的劇變即將爆發。
前不久,坊間頻傳獵豹汽車、眾泰汽車、華泰汽車、力帆汽車4家車企年底將進入破產程序。平安銀行發布內部文件,要求排查4家車企及上下游產業鏈,以控制風險。雖然4家車企先后緊急辟謠,但難以消除公眾對上述企業破產的疑慮和猜測。
日前,當各大車企混戰2019廣州車展之時,有十余個新老品牌缺席,其中就包括陷入“破產”傳聞的這4家車企。從業績來看,眾泰汽車三季度虧損4.7億元,下降高達524.50%;另外,又傳出眾泰被股權質押的消息。力帆汽車前三季虧損26.33億元,大跌2064.5%。此外,力帆還面臨金額高達14.32億元的訴訟糾紛。獵豹汽車今年開局不利,因制動疲軟的問題召回14萬輛CS10汽車,此后銷量暴跌。日前獵豹內部文件顯示,鑒于生產經營虧損嚴重,導致生產基地開工嚴重不足,將通過減負降薪等方式渡難關。
最岌岌可危的要數華泰汽車了。其持有的曙光股份股權全部被司法凍結,又債務官司纏身,拖欠員工工資高達3000萬元,與富力集團的合作也最終“流產”。另外有消息稱,華泰汽車三大基地已被證實全部停產。在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發布的“新增失信被執行人記錄50條以上企業名單”上,華泰汽車赫然在列。
實際上,除了上述4家陷入破產傳聞的車企外,其他更多車企正經歷銷量、營收及凈利潤的“三連降”。另外,前三季度長安PSA總負債已達59.99億元,近日,長安汽車已經掛牌出售長安PSA 50%的股權,這是否意味著,DS品牌終于撐不下去了,要退出中國?
遭遇四重打擊
為何一路高歌猛進的中國汽車市場從去年起戛然而止、驚現行業性的“天塌地陷”?
其一,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創下自1992年有記錄以來的季度GDP最低值,不可避免地抑制汽車消費。尤其是SUV消費,因其價格、油耗、保養費用等相對同品牌、同檔次轎車均要貴出不少,因此對經濟環境變化也更敏感,首當其沖地受到市場沖擊,銷量下滑明顯。
其二,由于汽車消費市場的萎靡,產能急速增加,供需關系嚴重失衡。產能利用率的盈虧平衡點為80%左右,但目前產能利用率80%以上的車企少之又少,超過85%的車企出現產能過剩,其中近65%的車企甚至不能自負盈虧。產能過剩的苗頭甚至燒到了新能源車領域,目前所規劃的產能總量接近2000萬輛,這一數字已經是《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設定的目標的10倍。
其三,今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減退,讓原本快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遭遇“急剎車”。7月至10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出現四連降,行業從入秋走向嚴冬,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兩大“領頭羊”比亞迪與北汽新能源前10月銷量雙雙下跌,下滑幅度逐月擴大。其中比亞迪10月同比下滑55%,北汽新能源10月銷量暴跌近七成。
其四,外商投資法的實施及中美貿易摩擦的壓力,讓汽車市場不確定因素激增。一方面,《外資投資法》進一步強調內資外資一視同仁,意味著自主品牌與外資競爭全面加劇,優勝劣汰的法則將無情上演;另一方面,中美貿易摩擦一波三折,拉寬汽車市場震幅,更加動蕩不安。
兼并將成常態
曾經因中國汽車市場的“暴走”而創造的熱鬧氛圍早已不在,提振市場的信心氛圍又尚未到來,從而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市場崩塌與重構。
此前,曾有多位業內人士預測,中國汽車業將進入洗牌期。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認為,“未來只有2-3家車企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也曾表示,“中國汽車產業進入到了寒冬時代,在新形勢下,弱小的企業與資本將無法支撐汽車產業強大的投入,小規模品牌加速分化,大批弱勢車企將出局,關停并轉成為一個常態。”
如何應對這場即將到來的劇變?世界汽車組織第一副主席董揚的回答是,中國車市擁有全球最多的汽車品牌,這么多的品牌必然會在市場調整中優勝劣汰。從長遠看,對中國市場的發展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通過這一輪調整,有利于形成一些集中的頭部企業和品牌,為汽車行業的新一輪增長奠定基礎。
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同意上述觀點。他指出,在中國當前的市場機制下,車企破產似乎不太可能實現,更多的企業會在破產之前被收購或者被合并。一些弱勢車企應抓住整合的機會,加入有實力的大企業集團的陣營實現自身轉型。同時,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如果能抓住機會實現對優勢資源的兼并重組,也將促進自身發展再上一個新的臺階。)(雍君)
標簽: 中國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