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現場。任麗娜 攝
11月13日,全國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工作交流會在山西省府太原召開,中國自然資源部、全國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從事權益管理的相關負責人,以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為重點,交流分享各地在創新推進工業用地優化配置工作中的經驗、做法、創新模式,推動全國工業用地供應提質增效。
“標準地”改革之前,企業面臨投入成本較大、評價事項繁雜等問題,比如工業項目在拿地后才依據相關政策著手開展區域評價和設定控制性指標,且具體審批事項涉及部門多、流程復雜、耗時較長,企業需要投入的人力、財力和時間等成本極大,嚴重影響到市場主體投資項目的信心和營商環境的優化,一度成為保障高質量發展的“瓶頸”。
會上,山西省政府副秘書長郝獻民表示,2020年1月,山西省全面啟動“標準地”改革工作,系統推出“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組合拳,山西省自然資源廳等9個部門聯合成立廳際聯席會議,先后印發20余份政策文件,確保改革舉措在全省落地開花。
截至2023年底,山西全省71個工業類開發區7項區域評價已全部完成,推動了工業項目快速落地,提升了集約節約用地水平和土地要素保障能力。
姚青林表示,山西省自然資源廳注重“標準地”改革的創新。引導在“標準地”上建設標準化廠房,項目主體可通過長期租賃或定期回購兩種方式實現企業“拎包入住”、即刻投產。把“標準地”出讓與“彈性出讓”緊密掛鉤,采取彈性年期出讓、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等方式供應“標準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企業用地成本。將“標準地”改革融入“地證同交”服務模式,交付用地同步頒發不動產權證書。
截至目前,山西省已在106宗“標準地”上建設545.26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實現“彈性出讓”標準地53宗,面積3100畝;實現“地證同交”368宗,面積2.46萬畝。
此次會議,與會人員走進太原市中北高新區,就投產達效、施工建設、凈地儲備等三個階段的“標準地”進行了現場觀摩。同時,山西省自然資源廳、河北省自然資源廳、江蘇省自然資源廳、云南省自然資源廳、青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武漢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就“標準地”出讓工作進行了交流發言。
中國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田文彪表示,經過近幾年的實踐和探索,全國各地“標準地”改革工作已形成經驗做法,為進一步深化“標準地”改革奠定基礎,改革典型經驗在全國推廣已具備條件。(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