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8月30日~9月1日,2019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在天津舉行,論壇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發展壯大新動能”。去年以來,我國汽車行業彌漫著對下行勢態的焦慮。論壇上,多位政府主管部門領導表示,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不能再寄望中國車市重回高增長,要重新認識、理性判斷;同時,在行業管理層面也需要新思路,多家車企代表呼吁,希望在技術路線選擇等重大問題上少一些行政色彩。本報將對論壇上關于新形勢和新動能的研討成果進行系統解讀。
繼去年汽車行業出現首次負增長之后,今年1~7月汽車市場仍未擺脫下行趨勢。值得關注的是,近幾年一直處于高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也在今年7月首次出現負增長。市場不景氣讓各預測機構不得不調整對今年車市的預期,中國汽車行業或陷入低潮。應該如何看待當前的低速增長甚至負增長?中國車市的未來在哪?新能源汽車會不會陷入低迷?這些疑問是行業關注的焦點,也是今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各方的關切。
■市場回調是自身規律長期仍有增長空間
“長遠看,中國汽車產業仍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正如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司司長盧衛生所言,盡管當前中國車市面臨很大的增長壓力,但仍有發展空間。他表示,面對當前汽車市場下行的情況,要科學研判發展趨勢,保證產業平穩運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峰表示,中國汽車市場4000萬輛的規模一定會到來。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監督管理司司長劉衛軍對于汽車產業當前面臨的形勢并不擔心。在他看來,盡管當前汽車產業面臨的形勢不太好,但只要我們利用好改革手段,汽車行業一定能突破目前的困局,形成更好的發展格局。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羅俊杰表示,目前,汽車產業的內外部發展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轉變增長動力,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盡管當前汽車產業發展出現了一些波動,但良好的產業基礎、完整的產業體系、高效的基礎設施及龐大的消費市場,使得汽車產業仍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他說。
一汽集團董事長徐留平則強調,汽車產業是長周期行業,對于中國車市來說經歷了連續28年的高速增長,今年遇到了挑戰,但對于成熟的發達國家市場來說,從來都沒有如此長周期、一成不變的增長。市場在經濟調整過程當中回調,是汽車產業本身規律始然。“我的體會是這不僅是個拐點,更是一個新的起點。”北汽集團總經理張夕勇也表示,中國汽車行業高速發展的時代已經結束,中國汽車市場正在進入全面調整發展的新階段。
■新能源汽車內生動力不足政策不能左右市場
盡管我國以純電驅動為主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取得了先發優勢,但關于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的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隨著補貼大幅退坡,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波動,技術路線的爭論再次成為焦點。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一級巡視員宋秋玲表示,我國以純電為主的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并未動搖,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將以示范推廣為突破口,公共領域、私人領域協同推進。在政策方面,還將注重協同化推進,配套出臺“一攬子”政策;強化政策的扶優扶強等功能,推動企業技術不斷創新、不斷進步。同時,她強調,氫燃料電池汽車目前尚不具備大范圍推廣的條件。純電與燃料電池汽車互補共存。
需要重視的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研發水平和內生動力還存在不足,電芯等某些領域的核心技術和產品仍然依賴進口,當前國際形勢不確定因素增多,要警惕新能源汽車供應鏈斷裂的風險。
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正在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變,處于能源、交通、新一代信息通訊技術等產業融合的關口,面臨著產業生態和競爭格局的重構。羅俊杰表示,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要從降低資源消耗強度、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著手,明確戰略導向,兼容多種技術路線;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激發企業自主創新動力和市場活力;處理好宏觀和微觀、當前和長遠、國內和國際的關系,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基礎設施,深化開放合作,走更加協調、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之路。
針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蔡團結強調,必須因地制宜開展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工作,加強氫燃料電池的技術攻關,明確技術路線,切忌再走純電動發展的老路;加快完善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充分考慮新能源汽車的自動駕駛發展趨勢,在生產、設計、技術路線的選擇上提前謀劃。“最為重要的是,堅守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底線,在相關產品的市場推廣過程中,重視產品安全運行知識普及。”蔡團結如是說。
汽車作為一個科技產品,身處科技變革期,本身也必須做出變革,而電動化恰是汽車技術變革的最佳表現形式。廣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古惠南強調:“我們一定要在技術上抓住電動化變革,否則將錯失難得的發展機遇。”同時,他還指出,新能源汽車發展存在三大制約,分別是政策、行業和地域,必須要有堅定的技術路線和明確的政策指向才能有所突破。這就要求,政策要有持續性,不能搖擺,把技術路線的決定權交給市場。
對于我國汽車產業政策的制定,世界汽車組織第一副主席董揚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存在立法過嚴、執法不利、成本共當、群眾運動、政策多變、機構牟利六個方面問題。希望以后有關政策能穩定、透明、嚴格、協調。”
■產業結構調整迎好時機企業競爭轉向產業鏈競爭
盡管當前的負增長讓汽車產業壓力倍增,但競爭加劇的同時,對產業結構調整而言卻是好時機,也更具挑戰性,需要企業做出各種嘗試。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劉波表示,市場競爭環境惡劣時,中國品牌的市占率也在不斷下降,這說明品牌抗風險能力以及產品力、品牌力包括基礎技術的抵御力有待加強。此外,TOP10集團集中度越來越高,達到89.4%,排名在后86%的汽車集團只占10%左右的市場份額,這表明在產業淘汰不斷加速的當下,規模小和品牌弱的企業是無法應對競爭的。“我們認為無論是合資還是自主,或者是造車新勢力,只要未形成真正的核心競爭力,都將會被淘汰。”董揚也強調,汽車行業目前正處于調整階段,處于“駐點”過程,不必過度擔憂,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將加速優勝劣汰,“混”日子的企業將出局。
廣汽集團副總經理李少強調,中國汽車產業要高質量發展,最高效的發展方式是合資合作、自主創新要齊頭并進,兩條腿同時走路。“既不能完全依賴引進來,也不能在完全封閉的狀態下進行自主創新。”他說,應該堅持以開放、創新的思維,優勢互補、加速進步、謀求合作共贏。
華晨汽車董事長閻秉哲則認為,在共享化、個性化的市場消費新理念的驅動下,產品競爭已經從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升級為產業鏈之間的競爭。在這種技術環境和消費環境下,任何一家汽車制造商如果離開了開放合作,必將是寸步難行。
本田技研(中國)執行副總經理長谷川祐介表示:“我們希望成為一個提供全面出行解決方案的公司,不僅僅提供汽車產品,也提供摩托車以及其他動力產品,今年我們推出了飛機和機器人。”(王金玉)
標簽: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