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市場上,高性價比的中國產品備受青睞,人氣頗高,呈現“供銷兩旺”的景象。兼具科技含量和綠色含量的“新三樣”出口表現亮眼,代表著產業發展的新突破。西方鼓吹“中國產能過剩沖擊世界”,明顯與事實不符,打的是什么算盤?
“產能過剩”真相如何
中國輸出的是合乎海外客戶之需的先進產能,中國制造非但不過剩,還是緊俏貨。
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貿易整體低迷及外需持續疲弱的大背景下,2023年中國“新三樣”合計出口1.06萬億元人民幣,增長近30%,在穩步拓展國際市場的同時為中國外貿總體穩定作出突出貢獻。
分析人士認為,“新三樣”是中國產業政策順應“應對氣候變化”全球共識在制造業領域取得重要突破的結果,達到了降低成本、促進綠色發展的政策目標。相關產業技術突破也是在中國努力應對西方轉嫁經濟危機或對華制裁的過程中取得的,體現了中國市場規模大、韌性強等優勢。
行業人士指出,從長遠角度來看,在汽車產業向電動化轉型的大趨勢下,全球電動汽車需求將持續增長。相關領域即便存在階段性產能過剩,也是超越國界的行業現象,且會逐步化解。
《南華早報》日前發表文章說,在對中國的攻擊中,美國和歐盟將“產能過剩”定義為超過國內需求的生產能力,這是極其狹隘的定義。如果各國生產僅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就不會有跨境貿易。
文章舉例說,美國農民生產的五分之一的產品銷往中國,英特爾、超威半導體和英偉達大約20%的收入來自中國。德國汽車公司去年生產410萬輛汽車,其中310萬輛出口海外。
按照這種邏輯,這些西方出口的商品,是否都應歸入“產能過剩”范疇?
3月6日,在澳大利亞悉尼,參觀者與參展商在中國企業天合光能展臺洽談。當日,2024澳大利亞智慧能源展在悉尼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新華社記者馬平攝
西方造詞居心何在
在抹黑中國方面,西方某些人擅長造新詞、帶節奏。“中國產能過剩威脅論”炮制出爐背后,無非是遏制中國產業升級發展,以不正當手段維護某些西方國家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既得利益,其實質是維護壟斷地位,保護落后產能。
這不是西方首次以“產能過剩”為由抹黑乃至打壓“中國制造”。2012年,歐盟委員會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歐盟原計劃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47.6%的關稅。2013年7月,中國與歐盟就光伏貿易爭端達成“友好”解決方案。
去年10月,歐委會開始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反補貼調查。歐盟將根據調查結果決定是否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懲罰性關稅。盡管調查仍在進行中,歐盟日前已出臺條例,要求海關開始登記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登記為期9個月。在歐盟貿易救濟調查程序中,海關進口登記措施是日后歐委會決定是否追溯征稅的前提條件之一。
除歐盟外,美國也企圖設置貿易壁壘阻撓中國電動汽車進入美國市場。美國政府近日發布公告,將對中國制造聯網汽車開展“國家安全”風險審查。
2022年5月10日,人們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長灘市舉行的2022年先進清潔運輸博覽會上參觀比亞迪展區。新華社發(曾慧攝)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馬爾科·魯比奧近日提議,將中國汽車進口關稅提高2萬美元,將關稅征收范圍擴大到中國汽車制造商在墨西哥等其他國家生產的汽車,以及將美國的電動汽車補貼嚴格限制在符合北美自由貿易規則的汽車上。
“新三樣”之外,美方近期又準備將保護主義大棒揮向中國造船業……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分析師尼克·馬羅表示,在西方政客中有一種“日漸增長的情緒”,他們不愿看到自己國家“補貼”中國經濟增長。
《南華早報》文章認為,美國和歐盟都是國家補貼的“先鋒和巨頭”。如果它們踐行自己宣揚的“維護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就應當通過世貿組織解決與中國的貿易問題,而不是自己當法官。歐美的做法損害了世貿組織的權威和信譽,也讓人質疑其指控的可靠性。
3月12日,工作人員在位于巴西亞馬孫州馬瑙斯的比亞迪電池工廠生產線上工作。新華社記者王天聰攝
“中國制造”何以暢銷
“中國制造”暢銷世界是市場經濟規律發揮效力的結果。中國產品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提升了絕大多數國家民眾的生活福祉,讓絕大多數國家普遍受益,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作出巨大貢獻。
中國產品在全球廣受歡迎,不是依靠所謂的“不公平做法”,而是因為中國產品具有極高的性價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同時在技術上具有創新性。中國出海的產能主要是先進產能,有利于世界經濟和產業活力的提升。
電動汽車供應鏈企業、比利時材料高科技企業優美科公司首席執行官馬蒂亞斯·米德賴希表示,中國電動汽車足夠好,能夠吸引消費者。而美國政府發布《通脹削減法案》補貼電動汽車并不能帶來真正的好產品,不足以推動美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
當前,全球通脹壓力雖有緩解,但仍對全球經濟構成嚴峻挑戰。高性價比的中國商品為平抑全球通脹發揮了重要作用。過去半年多來,中國跨境電商平臺希音和Temu高居歐美應用程序下載前列。中國完備的產業鏈和中國跨境電商企業出色的數字化管理能力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為中國商品贏得眾多西方消費者的青睞。
1月12日,工人在位于泰國羅勇的長城新能源汽車制造基地生產車間內工作。新華社記者王騰攝
在許多發展中國家,不僅中國產品讓消費者受益,中國企業也為當地產業轉型作出貢獻。泰國工業聯合會副主席素拉蓬表示,中國汽車制造商讓泰國民眾以可接受的價格開上電動車,這是中國車企和品牌在泰國市場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他說,中國車企近年來加速進入泰國市場,促進了泰國汽車產業發展轉型,拉動了投資和就業,帶動了泰國經濟發展。
西方貿易保護主義行徑破壞市場公平競爭原則,阻礙市場自由貿易,沖擊全球貿易環境,引發廣泛擔憂。針對歐盟要求海關登記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歐盟中國商會日前回應說,對歐方此舉表示失望,對歐方未來可能的追溯措施表示擔憂。歐盟中國商會認為,歐盟自中國進口電動汽車數量增加反映了歐洲電動汽車市場需求增長,也體現了中國車企仍愿深耕歐洲市場的信心與決心。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對產業合作持開放態度,有關國家也應持開放心態,與中國合作共贏,而不是堅持“你輸我贏”,最后反而造成兩敗俱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