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屏
枕屏是擱在床上枕前的屏風,主要作用是擋風。今天,我們的屋子本身就小,再擱一屏風在腦袋頂上,礙事。晚上一伸懶腰,給捅地上去了。但是枕屏在古代使用率非常高。從唐詩宋詞里,可以找出非常多的例子,描寫古人在睡覺前,看看屏風,特別高興。屏風上面有畫、有字,可以欣賞。當然最主要的功能,還是擋風。
硯屏
還有一種跟枕屏非常類似的屏風,叫“硯屏”,只是尺寸比較小。硯屏是擱在桌子上使用的。古人過去研墨寫字,墨得自己磨。不像現在,有現成的墨汁一倒就行。過去沒這事兒,先得自己研墨,研倆鐘頭,終于研好了,爹媽叫去吃飯,回來一看,墨干了!這時候就必須擱一個屏風,擋在墨前,防止有小風吹到它,使其盡可能慢一點兒干。這就是硯屏最初的功能。
硯屏在宋朝就有了。宋朝人認為是蘇東坡、黃庭堅發明了硯屏。宋代文人趙希鵠在《洞天清祿集》說:“古無硯屏……自東坡、山谷始作硯屏。”山谷,就是黃庭堅。我發現好事一定記在名人頭上。其實硯屏不一定是蘇東坡、黃庭堅這樣的大人物發明的,但宋代一定就有了。
硯屏擱在桌子上的時間長了以后,逐漸變換了角色。一開始,它是強調功能性的家具,當功能性不是很重要時,它的陳設性就出現了。此時,硯屏上的裝飾開始增多,慢慢演化成桌屏。桌屏后來就不擱在需要研墨的畫桌或畫案上了,而是直接擱在條案上,就是為了讓人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