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產能過剩日益凸顯 90%造車新勢力將遭淘汰?
朱華榮預測,未來3-5年,車企的關停并轉、兼并重組將不再是新聞,大部分的汽車品牌將被無情地淘汰,其中90%的造車新勢力將成為先烈,而這甚至還是理想的結局。
葉磊統計的由發改委核準的15家新造車企業,其產能總計約為90萬輛。相比外界對造車新勢力建設速度的質疑,更令其擔憂的是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日益凸顯的產能過剩風險。
伴隨部分造車新勢力開始進入交付期,業界對其的關注程度正與日俱增。在“2018(第九屆)全球汽車論壇”上,造車新勢力無疑成為眾多熱點中較為引人注目的一個。
未來3-5年,90%的造車新勢力將被淘汰
造車新勢力的興起,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背后資本力量的推動。在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看來,資本市場的高度重視,必將帶來汽車產業新一輪的大發展;但同時也將改變整個汽車產業的競爭格局,為產業的長遠發展帶來眾多挑戰。“過度的投資或者過度的競爭都會帶來社會資源的浪費或者一系列后遺癥。”
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
據朱華榮介紹,目前,國內共有汽車企業180家,其中32%(57家)的銷量為零;在96家乘用車企中,20%的銷量為零;在118家中國乘用車品牌中,16%的銷量為零。從另一方面來看,在乘用車市場中,排名前十的車企市場占比已經達到87%,而在工信部注冊的新能源車企累計達到503家,其中16家拿到發改委的核準目錄,6家通過工信部審核。由此可見,大量的車企經營狀況堪憂,且市場集中程度越來越高。
基于以上數據,朱華榮預測,未來3-5年,車企的關停并轉、兼并重組將不再是新聞,大部分的汽車品牌將被無情地淘汰,其中90%的造車新勢力將成為先烈,而這甚至還是理想的結局。
“汽車產業是一個技術資金密集型的企業,需要綜合多種學科和管理體系,是令人敬畏的,光有錢是造不了車的。資本的進入并不會破壞產業競爭和發展的規律,對于某些投機者和攪局者來說,汽車產業將會是他們的滑鐵盧”,朱華榮坦言。
重慶車輛檢測研究院有限公司(國家客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新能源汽車專業副總工程師葉磊
兼并重組漸起,新能源產能過剩日益凸顯
對此,重慶車輛檢測研究院有限公司(國家客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新能源汽車專業副總工程師葉磊也認為,“接下來會看到很多傳統企業在兼并重組或者收購一些不具備造車能力的新勢力造車。但從長期來看,對新型造車企業并不是約束,反而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葉磊統計的由發改委核準的15家新造車企業,其產能總計約為90萬輛。相比外界對造車新勢力建設速度的質疑,更令其擔憂的是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日益凸顯的產能過剩風險。
據《新能源汽車藍皮書》(2017)規劃,至2020年新能源汽車企業目標(包含傳統汽車企業以及新造車企業)產能將達到609萬輛左右,相比2017年的55.6萬輛將大幅增加。另據工信部牽頭編制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總產銷量將達到200萬輛。屆時,我國新能源汽車計劃產能將達到銷量的3倍之多。
葉磊認為,國家發展改革委5月下旬發布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也正是基于這一原因。